蒸汽朋克的烏托邦,來自法國西部的神秘號角
(2017-08-31 由 羅永浩 發表于設計)
什麼是蒸汽朋克?
Steam + Punk,代表以蒸汽機作為動力的大型機械,風格獨立。蒸汽朋克(Steampunk)的故事大多發生在一個蒸汽科技達到巔峰的虛擬世界。
廣義地說,將某種科技置於圖騰地位,並將其力量無限化的時代或文化,都可算是蒸汽朋克。
蒸汽朋克流行於 20 世紀八九十年代初的科幻題材中,並對工業革命時代的科技進行極大的誇張,試圖創造一個與當今文明不同的機械世界。
關於蒸汽朋克的故事多以維多利亞時代為背景,將蒸汽的力量無限擴大化,虛擬出一個蒸汽力量至上的時代。
這種文化起源於蒸汽革命之後,始於人們對科技力量——「蒸汽」的崇拜,其中不限於交通工具、日常用品,生活中的一切都能以蒸汽為動力。
而工業革命時代所產出的許多推崇科技的力量的科幻小說都屬於蒸汽朋克這一類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當屬法國的儒勒·凡爾納。
▲ 儒勒·凡爾納
凡爾納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他的《海底兩萬里》、《環遊世界八十天》等作品都是蒸汽朋克的代表作。
下面你將看到的這個蒸汽朋克主題公園,也正是在凡爾納的家鄉,法國西北部的南特市。公園中的產物,都源自凡爾納筆下的科幻世界。
而這裡,不僅是凡爾納所構想的奇幻世界的真實存在,還是機械迷腦海中時常浮現的那個關於蒸汽朋克的烏托邦。
▲ 主題公園機械遊樂設施的分布
該主題公園的項目主要包括機械巨象(The Great Elephant)、機械長廊(The Machine Gallery)、
海洋世界旋轉木馬(The Marine Worlds Carousel)和「蒼鷺之樹」原型機(The Prototype Branch of The Arbre Aux Hérons)。
這些機械巨擎均由木頭和金屬製成,通過齒輪、電動機、纜繩等方式來實現運動。
公園中的所有機械裝置都由 LA Machine 公司設計並施工完成。這家成立於 20 世紀 90 年代的公司,
主要從事街頭表演和道具製作,而他們的作品可不僅僅只有南特島的這個蒸汽朋克主題公園一個。
下面這匹機械「龍馬」是 LA Machine 在 2014 年的設計作品,其目的是為了慶祝中法建交 50 周年,
官方表示「龍馬」的名字取自中國成語「龍馬精神」,並將龍頭和馬身組合成富有奇幻色彩的大型表演機械。
它重達 47 噸、長 17 米,需要 10 名工作人員同時進行操作。2014 年時,它還在鳥巢前廣場進行過表演。
▲ 機械「龍馬」細節豐富,可以噴氣、噴水
「機械巨象」和「小女孩」則是主題公園中的標誌性作品,它們也曾被 LA Machine 帶到各地巡演。
▲ 「機械巨象」和「小女孩」在倫敦進行巡演
而這些還只是冰山一角,在這個公園中,你還會看到下面這些足以令你震撼的場景。
機械巨象
這頭巨象是公園的標誌性作品,它高 12 米、寬 8 米、重達 50 噸,外殼由美國鬱金香木構成。
在行進過程中,巨象還會發出嚎叫聲並像真實的大象那樣,從鼻子中噴水。
▲ 「機械巨象」主題海報
巨象靠發動機驅動,能夠以每小時 1-3 千米的速度前進,可承載 49 名遊客沿盧瓦河岸遊覽 45 分鐘。
單單是它身上用來維持機械運作的潤滑油就有 2000 公升。
如果你在巨象內部,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它體內齒輪的運作與磨擦。
▲ 巨象在園中穿梭
▲ 「機械巨象」設計草圖
機械長廊
在機械長廊內,你可以欣賞並體驗那些最新完成的科技作品,這裡的實驗室就是用來研究和設計奇特生物的。
▲ 「機械爬蟲」及其設計草圖
▲ 「機械螞蟻」及其設計草圖
遊客可以操作這些機械,並了解創造這些「生物」的整個流程。此外,這裡還有一座全歐洲獨一無二的風洞,用來測試及模擬那些飛行機械的運作效果。
▲ 試乘「機械烏賊」的孩子
「蒼鷺之樹」原型機
「蒼鷺之樹」原型機,顧名思義,就是為各種空中生物所設計的棲息地,而在公園中,它則是遊客們的露天酒吧。
▲ 「蒼鷺之樹」主題海報,也象徵著該主題樂園的烏托邦世界觀
它的鋼結構重達 20 噸,並且在機械中種植了各種樹木,成為了一個高仿真的大型機械遊樂設施。
▲ 「蒼鷺之樹」的微縮模型
▲ 「蒼鷺之樹」設計草圖
▲ 「蒼鷺之樹」上的遊客們
海洋世界旋轉木馬
海洋世界旋轉木馬位於盧瓦河岸,面對著凡爾納博物館。
▲ 海洋世界旋轉木馬的宣傳海報
它直徑 22 公尺,高 25 公尺。巨大的木馬機械共有三層:第一層是海底,其中包括巨型螃蟹、魷魚和潛水裝置等 14 種乘坐機械;
第二層代表海洋深處,有燈籠魚、魔鬼魚和海盜機械魚等;最高層代表海面,有機械船、飛魚、水母個海龜等 24 種機械生物,並可模擬海浪的上下波動。
▲ 共分三層的巨大木馬
▲ 海洋世界旋轉木馬的設計草圖
▲ 「機械烏賊」及其設計草圖
▲ 「機械深海魚」及其設計草圖
▲ 「機械燈籠魚」及其設計草圖
人類總對過去或是未來有著強烈的創作欲,未發生的或是發生的,都能使創作者們熱血沸騰。可它們是否能成為現實?
又是否真實存在過?我們誰也不能給出答案。而這座蒸汽朋克主題公園,則由凡爾納的作品出發,
將蒸汽朋克的夢中世界在現實中延伸,魔幻與科學、落後與先進,一切都在這裡誕生。
有趣的是,不同於其他科幻小說作者,凡爾納在創作時總是根據實際科學的發展規律與必然趨勢,才做出了種種在當時看來奇妙無比的構想。
而這,也正是南特的主題公園能夠得以實現的重要原因之一。
(素材選自:lesmachines-nantes.fr)
(以上圖文轉載自網路: 每日頭條 / 羅永浩 編輯)
《機械大象》紀念幣
《蒸汽屋》是儒勒·凡爾納的一部冒險小說。1879年12月1日至1880年12月15日在《教育與娛樂雜誌》上連載,1880年11月15日出版全書。
「蒸汽屋」是機械師邦克斯打造的一款機械大象,以蒸汽驅動,後面拖著兩節火車車廂。本來是為不丹王公打造,但後者沒能看到成品就撒手人寰,邦克斯從他的繼承者手中將它買下。
這個鋼鐵巨獸於是成為莫羅上校、奧德上尉、馬克·雷爾中士、「我」——法國人莫克雷的旅行工具。
莫羅曾是鎮壓1857年印度兵暴動的頭領,他年輕的妻子死於「大頭人」那納·薩伊布執行的報復行動。
一行人乘坐蒸汽屋遊覽了貝阿爾、貝納勒斯、安拉阿巴德等地,見到了許多印度人的奇異風俗,還成功的從一場森林大火中逃脫。
奧德上尉在狩獵老虎的行動中頗有收穫。莫羅總忘不了要向那納·薩伊布復仇,但卻被告知後者已在英軍的追殺中死亡。
在北印度,一行人結識了動物商人馬西亞·凡·吉特,並在後者帶領下參觀了圍柵村。
一個夜晚,本來鎖好在籠中的猛獸跑了出來,釀成大亂。
莫羅答應用蒸汽屋幫損失慘重的凡·吉特運送一批動物去車站,後者的僕人卡拉加尼當嚮導,任務完成後留在了隊伍中。
在普蒂利亞湖附近,他們遭到大象圍攻,損失了兩節車廂,漂流在湖中。
卡拉加尼自告奮勇先登岸,上校讓忠僕印度人古米與其作伴。原來卡拉加尼是那納·薩伊布的人,當初混進莫羅的隊伍(包括圍柵村大亂)是他一手設計。
薩伊布當初並未死於英軍追殺,死的是他的哥哥。莫羅終於被那納捉住,他要將上校用放在炮管里射向天空處死。
關鍵時刻,先前逃脫的古米幫他脫了困,上校更發現混跡於當地的一個瘋女竟是自己的夫人(她並沒有死)。
他們最終與餘人匯合,將那納·薩伊布綁在蒸汽屋上炸得粉碎。
當工程師班--克斯先生邀請蒙羅上校前往印度北部時,看起來這場狩獵冒險正在等待他們來見識喜馬拉雅山令人寸步難行的叢林和陡峭的丘陵。
他們以一頭蒸汽驅動的步行巨象代步,而它最初是專為富裕王公打造的玩具,
但他們的探險很快轉變成了血腥的報復行動。
當土著們反對殖民統治的叛亂正在印度大肆進行中心,芒羅偏又巧遇他的宿敵: 娜娜薩希......這是朱爾斯凡爾納1880年科幻小說的故事。
雖然這是一則鮮為人知的凡爾納故事,但它曾一共出版了14次,其中9次以“野獸之地”為名,兩次以 “娜娜·薩希” 為名,三次則以“鋼珍珠”為名。
這本書的原始法文名稱的字面翻譯為” 蒸汽屋 (Steam House) ”。 這頭碩大的機械象的身上有兩棟平房,為旅客提供19世紀後期所有想像之中的舒適。
與傳統火車不同,這頭大象不需要鐵軌,也能夠在水面上巡航 – 象腿可作槳輪使用,凸起的行李箱則可作為煙囪。
(AgAu News 提供)